“奔跑吧·少年”2022年河北省冰雪联赛在廊坊启动
为此,一些光伏大棚项目选用不透光组件进行间隔排布,结果作物普遍出现波浪状生长情况,令园区往往为选择什么作物进行种植而发愁。
特变电工进入2016年开始,每月维持在2200吨左右的超负荷生产,产量仍居国内第二位。推动1月份多晶硅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临近春节,受限于春节物流运输等原因,下游硅片企业提前囤积库存保证春节期间的生产供应,另一方面由于中下游看好上半年终端安装市场,扩产产能逐渐释放,因此导致1月份多晶硅需求量增加,故而推动多晶硅价格小幅回升。
正是由于通过台湾进口规避双反征税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所以即便美国进口量大幅减少,自美国和台湾进口量之和也在1500-2000吨/月左右,与美国未减少之前无异,故台湾转口量维持高位同样是导致多晶硅进口居高不下的又一主要因素。1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6万吨,进口预估1.2万吨,即供应在1月份新增2.8万吨,又鉴于目前多晶硅企业完全没有库存,则截止1月底6.3万吨的供应全部转移到下游,除去下游正常需求量2.6万吨/月(下游产能增加后)以及囤货库存2万吨(乐观估计),还有1.1万吨剩余,其中可能是新增硅片产能扩充导致的需求量增加,但同样有可能是下游囤货库存超过了正常量,从2月底硅片电池片价格停止上涨的迹象也可表明第二,1月份从台湾进口多晶硅1358吨,占总进口量的11.0%,连续超过半年位居我国第三大进口地区。从2014年3月初开始,多晶硅价格经历了将近两年持续走低,主要是由于受到国内光伏政策不明朗、下游应用启动缓慢以及暂停加工贸易公告出台后引发的加工贸易突击进口影响,国内多晶硅需求明显减少,多晶硅产业遭受严重冲击,但受制于国外进口的量价双重压力,国内多晶硅企业为了降成本保生存,不得不满产甚至扩产,再加之2014年突击进口导致大量的积压库存延续到2015年,导致2015年新增库存达到3.5万吨左右。据预计,2016年全年新增硅片产能将达到8-9GW,电池片和组件新增产能也将分别达到8-9GW和12-14GW,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20GW,光伏中下游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增速明显,推动多晶硅需求量明显增加,截止2016年2月底,多晶硅月均需求量达到2.6万吨/月,较2015年底月均需求量增加0.4万吨/月,即2月份新增硅片产能释放量实际达到0.8GW/月,随后下游环节新增产能将继续逐步释放。
进入2016年,仅1月份国家能源局就颁布两项关于光伏发电的有关规定,政策的推出对整个光伏行业的回暖起到了利好作用。51家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7%,比2015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也表现在有关部门支持光伏发展融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不久前工信部明确把光伏从产能过剩行业中移出。
这一认识过程虽然有点慢,却一旦认识就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何做到不为融资发愁在光伏电站融资难呼声一片的时候,在北京和浙江却有两家电站投资企业在同样的市场中悄声、快速地发展着。第二,供给方的金融机构已经悉数进场。此时的一大景观是:一方面受双反、行业整合、企业破产等负面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谈虎色变、唯恐避之而不及,资本市场大门紧闭、信贷市场则明确将光伏列入禁贷行业。
它表现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上习近平、奥巴马签署中美共同减排意向后,光伏发展十三五规划从100GW提高至150GW,带来融资需求从一万亿增加到一万五千亿人民币。当前市场中标准意义的光伏电站融资项目的金融三原则是完备的。
从2011年8月1日实施光伏标杆电价之后,光伏电站建设融资难问题从来不绝于耳。总之,除融资成本、光伏产品标准等要素需要进一步改善外,在全球经济不振、金融市场风险增大的背景下,相对其他产业,光伏电站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确定性收益投资市场。2015年,虽然一些早期进入光伏电站市场的资本大鳄进入冷静期,这是符合光伏电站投资市场资本轮替规律的。在光伏电站投融资市场,需要金融思维。
例如2015年6月江苏银行《光伏发电项目贷款指引》的出台,12月上海发改委发布《开展分布式光伏阳光贷》通知的发布,代表着银行机构规模化的开始进入。如果暂且搁置弃光、补贴不到位问题,大致以2015年初为界,同是融不到资的呼声,却已是不同的原因。而对于这一点,许多光伏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也难以认识到。因为即使光伏电站建设融资的需求方与供给方目标高度统一,但是他们都不得不面对每年持续不断地巨额融资用什么资产进行抵押的问题。
应当说,改变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传统金融思维为未来收益权控制风险的金融思维,是以上所有变化中最重要的变化。过去融不到资主要是因为投融资环境不够好,现在融不到资一定是因为你做的不够好。
当电站资质完备、建设符合通用标准时,融资项目的安全性是成立的;当前符合通用标准的电站是不乏收购者的,所以融资项目的流动性是成立的;当前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可达11%,在确定性收益投资产品中也是极具竞争力的。过去十多年,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的认知已经经历过从疯狂到理性、从严重误判到重新认识的过程,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2011年,金融机构盲目趋利阶段。
伴随光伏产业投融资环境的日益成熟,这种思维正在改变,特别是金融机构的操作层正在快速改变,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极佳的确定性收益投资市场,你不去通过改变思维享有它,别人就会享有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则对老尚德描述的情景:银行对光伏产业的趋之若鹜,使得老尚德在辉煌的时候不能自己,除四大国有银行,想要贷款给老尚德的诸多商业银行分行行长们,就连老尚德融资负责人的面都见不到。与此同时更多的金融投资、服务机构正批量涌进光伏电站市场,使得这个市场日益成熟、活跃,也使得光伏电站资产的流动性大为增加。这两家企业表现相同的是:只要是这两家企业投资或管理投资的光伏电站项目,银行机构不但主动上门服务,而且无需抵押资产,并且提供最优惠的融资利息;表现不同的是:一个因为金融支持而发展得太快,让当地电网机构承受不了。一个因为深谙金融、新能源发展规律,始终在控制着自己的融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例如光伏众筹、Yieldco,例如绿色债券。
过去三年,光伏企业底气不足但始终在呐喊,终究难改融资困境;过去一年,关注光伏电站投资市场的金融机构却是异口同声地说:作为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哪儿再找这么又好又成规模的市场去!理性成熟的投融资背景中国光伏产业总体的投融资环境不是实施光伏标杆电价后才形成的,而是长时间沉淀的结果。如果你能把电站这个融资项目的金融三原则做的比金融机构希望的还要好,那么,愁的不应当是你,而应当是金融机构。
各种金融机构的进入必然带来各种金融产品的进入,互联网金融和在传统金融基础上的创新金融产品也纷纷试水光伏电站建设市场。这一景观的集中缩影就是:从2013年初开始,各个光伏研讨会议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投融资话题,可是与会者中除了偶尔可以看到国家开发银行孤独的身影外,绝不见其他金融机构的参加。
融资项目的金融三原则完备与否责任一定不在供给方,责任只在需求方。例如不久前一篇营收超三千亿大亨拟大量求购光伏电站很是吸引眼球,再如宝安地产动辄募资90亿,目标收购光伏电站,据说大股东设立上百亿资金规模的伏电站并购基金事宜也在构思中。
第五,金融机构的传统金融思维大为改观。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客户思维。使得光伏企业融资难的研讨,成为说了也白说的自拉自唱。在光伏电站建设市场,金融机构比其他产业一个不少,而且相关金融产品比别产业更丰富。
相信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发行的绿色债券会首先为光伏产业服务,也相信实体企业将要发行的前几只绿色债券中会有光伏企业的身影,更相信SPI的成功专版纳斯达克一定是专为一个产业进行服务的互联网金融第一家。其间又可分为2004年至2008年、2008年至2011年两个细分阶段,前者是市场拉动时期,后者是金融风暴后政策拉动为主时期。
光伏电站是不是好的投资方向,不是由需求方高声呐喊决定的,而是由供给方冷静比较、判断后得出的。例如2015年上市公司不时公告巨额融资投向光伏产业、美国高盛:千亿资金支持中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类消息不时见诸专业网站。
面对这两家企业,人们不禁会问:同是光伏电站投融资,他们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做到?是的,在光伏电站建设市场,政策比其他产业更重视,金融机构比其他产业一个不少,金融产品比别的产业更丰富,光伏电站的流动性正在不逊色于其他金融产品,在这样的融资背景下,既然有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从不为融资发愁,为什么你还在发愁?解释只有一个:一定是因为你做的不够好。相信在经济不振、投资机会有限的大背景下,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同一金融机构不同企业之间,在光伏产业变为一种竞争关系就在不远的将来。
第四,各类资本进入光伏电站收购市场。如果融资项目的金融三原则完备,融资不成功是不正常的;如果融资项目的金融三原则不完备,融资成功更是不正常的。光伏电站的流动性正在不逊色于其他金融产品,也有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从不为融资发愁,为什么你还在发愁?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做的不够好。当前光伏电站投融资环境已经大为改观,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受政策向好影响光伏电站融资需求强烈。
第三,光伏产业投融资市场具有着最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在这一阶段,受2004年欧洲光伏电站建设突起、早期产品供不应求带来畸形高额利润、中国地方政府盲目助推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曾经盲目地向光伏生产性企业倾斜。
从2013年初金融资本、产业基金的股权类投资的进入,2014年金融信托、租赁的债权类融资的进入和创新金融产品的探讨,到2015年最后的主要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贷类融资和各种投资机构的陆续进入,至此,各类金融机构已经全部、积极进入到光伏电站投融资市场。2015年现在,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再认识阶段。
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融资关系是由需求方、供给方、融资项目三者组成,当供需双方目标高度一致时,融资项目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金融三原则就成为融资能否成功唯一的不确定要素。有一位金融人士想的最清楚:我想明白了,只要你的电站是好资产,融资给你我怕什么?所以确定2015年为光伏电站投融资环境变化的重要时点,就是因为以上五点中,银行机构的进入和金融机构的观念转变这两个关键点都是发生在这一年。